企业微信的7个重要功能 企业微信是干什么用的有用吗

企业微信已经成为了很多企业必备的办公工具,但是并不是它的很多功能却没能被很好地利用 。本文从两个方面介绍企业微信的7个重要功能,希望对你有帮助 。

企业微信的7个重要功能 企业微信是干什么用的有用吗

文章插图
自从前段时间Wetool被封杀,非常多小伙伴都在找替代的运营工具,这样一来,企业微信可以说是最合适+最合规的官方运营工具了 。
结合上周企业微信3.0.24版本推出防骚扰的功能,企业微信变得「更香」了 。而且现在流量越来越贵了,金融、教育、零售电商等各行业都在将用户沉淀在企业微信,便于后续持续触达 。
最近自己也在研究一些私域流量打法,所以结合各种圈子里看到的经验和分析+自己的摸索,提炼出关于用企业微信的7个重要功能和7个小经验,分享给大家 。
企业微信的7个重要功能 企业微信是干什么用的有用吗

文章插图
写这个文章时,问了自己两个问题:
如果我现在就用企业微信承接用户流量,有哪些功能是必须知道的?
在企业微信使用过程中,能提升效率的经验有哪些?
下面的内容就围绕着这些问题去写的 。
如果懒得看文章,看这份总结清单就好:
企业微信的7个重要功能 企业微信是干什么用的有用吗

文章插图
一、企微的7个重要功能
1. 内部群与外部群
企微内部群主要分成3种:全员群、部门群、内部群 。
  1. 全员群:上限10000人,群名会有【全员】标记
  2. 部门群:上限2000人,群名会有【部门】标记
  3. 内部群:上限2000人,同一企业同事组成的群
企微外部群主要分成2种:纯企业微信群、微信个人号混合群,会有【外部】标记 。
纯企业微信群:上限500人,群内都是各公司的企业微信用户,无微信个人号 。
微信个人号混合群:上限200人,群内既有企业微信,又有微信个人号 。
Tips:
如果通过微信个人号群主拉企业微信建群,则群人数上限只能为20人,所以如果要建外部群,需要用企业微信号发起群聊,再拉入微信个人号用户 。
2. 群发
企微的消息群发形式有2种:企业管理员操作 、个人操作,可以用来群发个人消息或群聊消息 。
企业管理员操作:企业管理员均可一键分配内部企微成员发布至所有客户(企微号成员需确认发送),企业群发的话,每位用户每月最多可收到4条消息,这个也方便总部统一分发内容 。
企微个人操作:每次可选200位用户或群,可按标签、日期筛选,每位好友或群每天只能收到1次群发消息 。发送的消息内容可以是文字、图片、网页链接、小程序,经过测试,每次群发的消息,最多可以有10条消息 。
Tips:
  • 群消息需要企微发送者为群主;
  • 第三方的企微工具可以通过模拟真人正常发送消息,实现每天多次群发,不过速度会相对慢一点(区别于官方的群发功能,类似wetool的逻辑) 。

企业微信的7个重要功能 企业微信是干什么用的有用吗

文章插图
3. 个人号/社群自动功能
这里的功能可以让社群运营节省非常多的人力,其中最近更新的防骚扰功能,也非常给力 。
社群的自动功能:
  • 禁止改群名:可禁止群员改群名;
  • 入群欢迎语:每个新人入群,可@用户,并且发送内容;
  • 关键词回复:需要管理员登录PC端,在后台配置自动回复,同时用户在群里@小助理回复特定内容才可触发;
  • 防骚扰功能:消息包含关键词/发网页/发小程序/消息长度超过N个字或N行/连续N秒发N条消息都可以将用户移除群聊,并且加入禁入群名单,后续再次进群会再次踢除,同时还有社群去重功能(这很wetool了) 。
个人号的自动功能:
  • 自动通过添加的好友;
  • 添加后欢迎语,可配置文字+图片/网页/小程序 。
Tips:
  • 个人号添加后回复的欢迎语,可通过第三方工具,实现一次发送更多的消息,同时可根据不同渠道添加的好友,自动打不同的标签,每个渠道可回复不同的文字/图片/网页/小程序消息;
  • 每个企微目前上限是20000个好友数,可申请扩容 。(之前是5万,现在已调整了) 。

企业微信的7个重要功能 企业微信是干什么用的有用吗

文章插图
4. 数据统计
企业微信在数据统计的能力相当强大,很多细节的数据都有 。
运营者想不回用户信息,摸个鱼都被记录得明明白白 。
其中,最主要是联系客户数据及群聊数据 。
联系客户数据:包括新增的客户数、聊天总数、发送消息数、已回聊天占比、平均首次回复时长、删除/拉黑的客户数等,管理员在PC端后台可以看到全部企微个人号的数据明细,并且可以导出 。
群聊数据:包括每个企微的群总数、有过消息的群聊数、群成员总数、发过消息的群成员数等,都可以查看到 。
企业微信的7个重要功能 企业微信是干什么用的有用吗

文章插图

企业微信的7个重要功能 企业微信是干什么用的有用吗

文章插图
5. 朋友圈
对比起微信个人号,企微的朋友圈会有比较大的限制,发圈操作还是分为企业管理员操作和个人操作 。
企业管理员操作:可统一创建朋友圈内容,成员确认后,可发表到每个企微成员的朋友圈,管理员可查看全部成员的朋友圈发送及点赞评论情况 。
企微个人操作:一天可以发布多条朋友圈,但每个好友每天只能看到1条企微成员发布的朋友圈 。
Tips:
对于不同标签的用户,可发布不同的朋友圈内容,精准营销 。
6. 群活码
这个相当于是官方自带的「群裂变」功能,可在PC端【客户联系-配置-加入群聊-新建加入群聊】配置 。
目前每个群活码上限是5个群,每个外部群为200人,相当于可添加1000人进群,而且群活码二维码不会过期,方便线下门店打印物料 。
Tips:
如果社群用户量比较大的话,建议可用第三方活码工具,提前建好群上传至活码工具,否则会有坑 。
企业微信的7个重要功能 企业微信是干什么用的有用吗

文章插图

企业微信的7个重要功能 企业微信是干什么用的有用吗

文章插图
7. 离职分配
员工离职可将客户导流至其它同事企微 。
而且最近优化了导流确认的流程,客户24小时不点击拒绝则默认同意转换到新的企微同事里,提升了客户导流转化率,非常方便 。
二、企微的7个小经验
1. 养号
要知道,企微和微信个人号一样,都是需要养号的 。
养号的核心,其实是保持正常企业的操作,比如以下操作:
  • 认证操作:企业主体和个人实名都要认证;
  • 使用功能:可以多用企微的考勤和审批功能,每天在公司员工群聊天;
  • 养号周期:新企微需养1周以上,高权重老号则需要1个月以上 。
目前了解到的一些经验数据:
主动添加:新企微每天发送申请数不超过60个,高权重老号不超过300个;
被动添加:新企微每天200~400人左右,高权重老号每天800~1000人左右 。
当被动引流加好友太快,或主动发送过多的好友邀请但通过率低,会被认定为非正常引流,会有限流限权处罚 。
如果发现被限流,建议可以先暂停操作,否则会加大处罚 。
处罚阶梯节奏:限制添加——>企微员工号被封——>企业主体被封
其实相对于个人微信,企微不那么容易被封号 。(除非是大量的投诉和诱导传播的行为,具体边界仍在摸索中)
2. 对外资料页
这个内容管理员可以在后台设置,可将自己的企微页面,自定义设置成H5外链或小程序,增加引流资源位 。一般会增加一些商城小程序、官网等 。
一些第三方工具还会有一些创新的功能,模拟像微信个人号的朋友圈,做成企微版朋友圈链接 。
企业微信的7个重要功能 企业微信是干什么用的有用吗

文章插图
3. 添加二维码
注意,不同位置生成的企微二维码,被用户添加时的路径是不一样的,用「联系我」的二维码路径最优 。
通过【工作台-客户联系-联系我-生成二维码】,微信用户直接扫码就可以自动通过 。
但如果通过在【我-生成企微二维码】,微信用户添加时会多一步,需要用户点击右上角的「添加」才能发送添加申请 。
企业微信的7个重要功能 企业微信是干什么用的有用吗

文章插图
4. 个微/企微双重添加
在日常运营时,很多时候会用企业微信承接泛流量用户,用微信个人号承接高意向/付费用户,因此在添加操作上会有一个小技巧 。
用户加我们的微信个人号时,点击【去企业微信添加对方】,可先用企业微信加,后续再点击【前往验证】,可以用个人号可再添加一次,相当于一个用户既沉淀在企微,同时也沉淀在微信个人号,而且微信个人号的用户是筛选过的高价值用户,可用微信个人号更深度维护 。
企业微信的7个重要功能 企业微信是干什么用的有用吗

文章插图
5. 群活码序号
企微有官方的群活码功能,一般选择群序号,可以从10或20群开始,这样也会让用户觉得活动会比较火爆 。
另外群活码切换至新群时,是需要重新配置群欢迎语,这也算是这个群活码功能的小缺陷吧,可能后续会优化 。
6. 对接CRM系统
企业微信有开放API接口,可以获取到添加用户的UnionID,这里是有非常多想象空间的 。
可以将公众号、小程序、H5链接都绑定在同一个主体的微信开放平台,实现数据互通和精细化管理,目前很多团队都是自行开发并打通自己的CRM系统 。
例如:A用户添加了哪个企业微信,进了哪个企微社群,同时在小程序里购买过哪些东西(客单价、复购频次、销售额),参加了哪些活动,这些都是可以整合出完整的数据 。
7. 企微第三方工具
根据自己了解到的一些第三方企微工具,目前还没有挖掘到可以像以前Wetool功能那么强大,体验那么好的产品 。
市面上很多家的企微工具都是「水分比较大」,主打的产品功能其实和企微原有的功能差别不大 。或者功能比较全,但真正使用的时候,发现很多工具中的细节功能并没有那么「高效率」,可能各家还在努力开发迭代功能中吧……所以在这里就不推荐了,后面也继续观察 。

【企业微信的7个重要功能 企业微信是干什么用的有用吗】后续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用企微的场景,如果有新的经验和技巧也再整理出来 。

    推荐阅读